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东北大学这样做 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4-09-28 22:06:59

  星空体育平台官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系统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今天,“征途2035——沿着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系列,来看东北大学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经验做法——

  2023年9月,在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东北大学深刻认识把握“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意义、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坚定不移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东北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高素质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团队,为了提升我国难选铁矿石的利用率,从东北来到千里之外的西北大漠,在位于嘉峪关市的酒泉钢铁集团选矿厂一干就是6年,在企业车间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国家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研究生团队分为多个小组,对生产流程设计,仪器、仪表、传感器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开发、软件算法开发等多个环节展开攻关。经历了两年多不间断地测试、实验、改进,酒泉钢铁集团悬浮磁化焙烧生产线正式投产,成为全国首条实现了全流程自动控制的复杂选矿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不仅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实现了铁矿石资源回收率的大幅提升。

  同时,研究生团队还在矿石加工的智能控制技术等多个方向实现了零的突破和全国首创。他们开发的矿浆浓度/密度智能检测技术随后在我国多地矿山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表示:“结合我们国家现在工业的需求,就是实现智能制造,那就要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与工业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培养一些能够做智能系统的创新人才和能够引领这方面前沿技术的带头人。”

  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人才培养主体协同联动。东北大学以习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聚焦战略性重点领域需求,深化推进与央企、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在科学最前沿和产业一线培养未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社会治理人才。

  “大幅度提高传统钢铁材料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又能有效地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减轻了企业成本和环境压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栋团队开发的“超级钢”,在国际上连创4个“第一”,就像一座里程碑,标注出领跑者的速度和气魄。

  “我国钢铁产量占全世界50%以上,数字换脑,模型换代,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是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实现换道超车的有效途径。”王国栋说。

  近日,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研发的宝钢梅钢4700m^3高炉系统、河钢承钢200t转炉全流程、湖南钢铁涟钢2250热连轧机系统、鞍钢鲅鱼圈5500中厚板轧机系统、鞍钢2130冷连轧厂5机架冷连轧机,已经上线运行。经过数字化升级的生产线,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轧制效率。

  除了在热处理技术和装备、钢铁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逐渐进入“领跑”行列,王国栋还满腔热忱地推动协同创新,结合钢铁行业工序复杂,涉及学科专业及行业众多等特点,组织覆盖“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的全流程协同攻关。学科交叉,让团队如虎添翼,更快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在王国栋的积极推动下,由河钢集团、华为集团、东北大学联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与时俱进运用“5G+”技术等赋予行业发展新动能。

  绿色化的钢铁产品,有力地强健了大国“筋骨”。981钻井平台、观音岩大型电站、新一代舰船、南海荔湾深海油气田厚壁管线、驰骋北冰洋的高技术船舶、“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全球首堆示范项目……这些“国之重器”,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凝聚着王国栋和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他们心中无上的幸福和骄傲。

  面向未来,王国栋的学生们和实验室的青年教师们将继续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加速钢铁行业的绿色化、数字化、高质化、服务化,助力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领先的钢铁工业集群。

  东北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持续优化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好打赢科技攻坚战。

  自2022年3月起,东北大学岩爆科技攻关小组便常驻重大铁路隧道现场,开展隧道岩爆监测预警工作。“到真现场,研究真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岩爆科技攻关小组负责人冯夏庭一直这样强调。

  深部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构造、高温、开挖活动和动力扰动,岩爆风险非常高。课题组的任务就是在工程现场进行安全监测与现场试验研究,开展岩爆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为深部工程装上团队自主研发的岩爆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用科技保障深部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实现了岩爆段零事故。

  东北大学岩爆科技攻关小组派出多位科研人员来到西藏重大铁路和重大水电站项目现场,全年无休,多年来驻守一线,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课题组的多位教师常年驻守在西藏工程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隧道的安全开挖保驾护航。

  冯夏庭表示,“东北大学岩爆科技攻关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习给学校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向地球深部进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传承发扬‘五四煤精神’‘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精神’,进一步向着解决岩爆时间预警这一世界难题前进,不断提高岩爆预警准确率,为重大铁路早日通车、重大水利工程早日投入使用贡献东大力量。”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说,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高校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人才培养制高点的作用,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支撑祖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更大担当作为助力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原标题:《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东北大学这样做 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